本文发表于“微博自媒体”,微博:@钻石草帽

1. 概要

本文采用知识库的方式,记录Ubuntu以下各方面的零散知识点:

  1. 单、双系统安装
  2. 文件夹结构及其作用
  3. 命令的作用及其理解
  4. 系统设置以及对系统的理解
  5. 常用软件和工具
  6. 应用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其解决方案

2. 系统安装

3. 文件夹结构

  • hosts
    • 文件位置:/etc/hosts
    • 通过在终端输入sudo vi /etc/hosts对hosts文件进行修改
    • 访问wikipedia通过修改hosts文件进行直连,只有在直连时才能编辑页面
      • 198.35.26.96 zh.wikipedia.org #中文维基百科
      • 198.35.26.96 zh.m.wikipedia.org #中文维基百科移动版
      • 198.35.26.96 zh-yue.wikipedia.org #粤文维基百科
      • 198.35.26.96 zh.wikinews.org #中文维基新闻

4. 文件类型

  • .bak
    • .bak文件是同名备份文件,即与某个文件名称相同的备份文件,备份时直接添加.bak后缀,还原时将文件后缀修改为源文件后缀即可

5. 命令

  • 网络
    • 停止网络service network-manager stop
    • 重启网络service network-manager restart
  • deb包
    • 安装:dpkg -i package.deb
    • 仅删除包:dpkg -r package
    • 删除包和配置文件:dpkg -P package
    • 列出与包有关的文件:dpkg -L package
    • 显示版本:dpkg -l package
    • 解包:dpkg -unpack package.deb
    • 搜索包内容:dpkg -S keyword
    • 列出已安装包:dpkg -l
    • 列出deb包的内容:dpkg -c package.deb
    • 配置包:dpkg -configure package
    • 更多信息可通过在终端中输入dpkg --helpman dpkg查询

6. 系统设置

  • shadowsocks创建及开机启动
    • 自建1个shadowsocks.json文件放入etc目录
    • shadowsocks.json文件内容见下
    • 打开开机启动应用,新建1个开机启动项,在命令栏内输入sudo sslocal -c /etc/shadowsocks.json
{
    "server": "填写服务器地址",
    "server_port": 填写服务器端口,
    "local_address": "127.0.0.1",
    "local_port": 填写本地端口,
    "password": "填写密码",
    "method": "填写加密方式"
}
  • sudo免密码
    • 每次使用sudo命令都需要使用密码,为简化操作,配置sudo命令免密
    • 是否输入密码由/etc/sudoers文件控制,该文件的主要配置内容包括:
      • root:root ALL=(ALL:ALL) ALL意思是所有要求root权限的操作都必须使用密码
      • admin:%admin ALL=(ALL) ALL意思是所有要求admin权限的操作都必须使用密码
      • sudo:%sudo ALL=(ALL:ALL) ALL意思是所有要求sudo权限的操作都必须使用密码
    • 编辑该文件的命令为visudo,或者cd至/etc文件夹,输入sudo vi sudoers
    • 该文件是从上至下依次读取,如果需要修改配置,应当注意添加配置的位置,避免添加的配置被后续配置覆盖
    • 为了让特定用户,比如自己,在使用sudo时不需要使用密码(未设置前,sudo密码有效时间为5分钟,即5分钟后必须重新输入),可在sudo后为特定用户添加免密码配置,即在%sudo ALL=(ALL:ALL) ALL之后加入username ALL=(ALL) NOPASSWD:ALL
    • 修改完成后按Esc,输入:wq!强制保存并退出(:wq!是vim的操作命令)
  • 修改源列表
    • 源列表包含2类
      • 官方源
      • PPA(Personal Package Archives)源,可添加sudo add-apt-repository ppa:user/ppa-name,亦可删除sudo add-apt-repository --remove ppa:user/ppa-name
    • 源列表通过可编辑的文件存储,文件位置:/etc/apt/sources.list,需要使用sudo命令才可修改,例如sudo gedit /etc/apt/sources.list
    • 源分为2类
      • 以deb开头的软件源
      • 以deb-src开头的源码(为提高apt-get update速度,通常使用#符号将源码注释掉,在需要时再开启)
    • 源地址解析,例如deb http://cn.archive.ubuntu.com/ubuntu/ bionic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deb-src http://cn.archive.ubuntu.com/ubuntu/ bionic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
      • deb和deb-src定义源的类型
      • http://cn.archive.ubuntu.com/ubuntu/ 为源URL,可以换成任何源的URL
      • bionic是URL下的disks目录中的文件夹名称,也是Ubuntu 18.04 LTS版本对应的名称,17.10对应artful,16.04对应xenial,14.04对应trusty
      • main restricted universe multiverse代表URL中/disks/bionic-*下的文件夹,如为18.04版本的bionic,则代表bionic文件夹下对应名称的文件夹,如为18.04版本的bionic-security,则代表bionic-security文件夹下对应名称的文件夹,以此类推,其他版本只需修改版本对应的名称即可
      • 总结,PPA地址由3部分构成,“源类型+源地址+源文件夹结构”
    • 将源地址直接添加至sources.list,保存后关闭,在终端运行sudo apt-get update使对sources.list的修改生效
    • 另一种简单的但定制型更差的修改方案是通过Ubuntu Software中的Software & Updates选项进行修改,该面板可增减源、配置源文件夹、设定下载服务器等

7. 常用软件和工具

8. 问题及解决方案

  • 单个源文件.bak备份
    • 备份sudo cp FileName FileName.bak
    • 还原sudo cp FileName.bak FileName

results matching ""

    No results matching ""